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等待戈多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相信每个人在第一次看《等待戈多》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写的是什么玩意二人转吗?怎么没有小沈阳呀?双簧吗?怎么没有人擦白粉呀?这两个流浪汉连骨头都啃,要是有白粉他们估计也是吃了!是相声啊?他们连话都说不清要是他们是在说相声估计马季就要去找他们了?可是这这是戏剧吗?两个流浪汉无休止无期限地等待一个莫名其妙的戈多,他们连戈多都不认识他们等戈多干吗?戈多能帮他们解脱贫困?还是他们三人组队讨饭啊?不论是什么原因,他们说了大量梦呓般的语言,做了无数次古怪的动作后,那个神秘的戈多还是没有来。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等待戈多,但是他们等待戈多了!然后两个人居然还在继续等待,等待……戈多始终没有来! 难怪当年《等待戈多》公演结束后,一头雾水的观众会把作者贝克特堵在了剧院门前,追问“戈多”到底是谁。但是作者的回答更耐人寻味:“我自己要是知道,早就说明了。”连作者都不知道戈多是谁?贝克特你是拿人开涮的吧? 贝克特写这个到底是要干吗?戈多是谁?

  1889年,我最喜欢的疯子的哲学家尼采在意大利悲观地宣布:“上帝死了!”自此,人类开始进入虚无主义,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直至今日人类依旧在虚无主义里,为什么希特勒会在二战上台?为什么斯大林能成为神?为什么会有毛朝时代?为什么薄熙来能趁虚而入?

  答案是信仰问题!《等待戈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信仰缺失的大背景下被创作的,没有上帝人们只能等待上帝,上帝没等到就自己来吧,现在的人不也是这样吗?遇到事总想着要是有人帮忙多好呀?我总是在想要是有人帮我洗衣服多好啊?可是还是得自己洗衣服。Www.330011.COM贝科特营造的就是这种“等待与救赎的循环”的思想主线。

  还记得这段经典对话:“我们走吧。”“我们不能。”“为什么不能?”“我们在等待戈多。”“他什么时候来?”“不知道。”“那我们还是走吧。”“我们不能。”……一副完美的多米诺骨牌产生了,这可比琼瑶阿姨的人物对白有趣多了,重复且意味深长的语言,传递出一种夹杂着压抑的恐慌,害怕又不甘。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开,他们等啊等,但在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面前,却只有无尽的等待,荒山依旧枯树任枯,他们不能走甚至上吊都不行!这是什么?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可以猜测。 还是回到那个“信仰缺失上帝之死”的问题上,贝克特为什么要把主人公爱斯特拉岗和弗拉季米尔他们两个写成流浪汉呢?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没有了上帝的庇护谁不是无家可归的孩子谁不是流浪汉呢?他们所谓等待戈多,《等待戈多》的英文名字是《waiting for Godot》,请问一下God是什么意思呢?ot又是什么意思呢?前者是上帝的意思,后者可以是overtime的简称,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加班。所以我认为等待戈多是等待上帝加班的意思。可尼采个疯子他说上帝死了,让无数人成为了信仰上的流浪汉,包括尼采自己,所以他们才会等待上帝加班等待上帝死而复生,让他们有家可回,不必再虚无下去!而文中渲染的场景无不是为了显得虚无,这也无形的让爱斯特拉岗等一批人增加了对上帝的渴望!这就是我对《等待戈多》的读后感与理解。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900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等待,是花儿的绽放;等待,是梦想的启航。但很多时候,等待却是一种迷茫。”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他曾写过一部有趣且无厘头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剧中描写了两个人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来打发无聊时光,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剧的结尾,他们要等待的戈多也没有来。那么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他?这部荒诞离奇的戏剧起初并不被人所接受。但后来,人们慢慢领会到这部看似离奇、不知所云的戏剧主旨之一便是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无谓等待而进行的辛辣讽刺。

  初读此文时,我甚至怀疑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们是不是一个个脑袋发热,不开窍所至的呢!渐渐地,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有明确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贝克特的高明之处!可是一直都有人在探寻着戈多究竟是谁…为此,贝克特给了一个解释:“我们如果知道戈多是谁,那早就在剧本中写出来了。”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读懂了《等待戈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等待戈多》。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正是因为耽于无聊的等待而错了许多宝贵的机会。要知道,命运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幸运女神往往只眷顾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只是坐着静静等待而不去积极争取的人能轻易成功吗?简直就是天方夜潭!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老调重弹。它之所以能得以流传千古,必有其予以世人某种程度的影响。众所周知,毛遂不仅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华的人,他还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进取的人。试想,如果毛遂只是一昧消极地等待,而不去积极地推荐自己,纵然他满腹才华,也不会得到平原君的重用,哪能为国家出力?哪还会有“毛遂自荐”的美名流芳百世?

  再者,如果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稍做等待,必将以篡君谋权之罪而被诛杀;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前稍做等待,恐怕“贞观之治”也就成了水月镜花……做事并非不需要耐心的等待,但无谓的盲目的等待却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不免会让人错失良机,导致失败。

  说到这里,如果你正为自己不见起色的学习成绩而懊恼,请不要等待,马上拿起书本,奋发苦读,因为青春经不起等待;如果你为自己即将毕业却无从就业而茫然,请不要等待,马上带上简历,整装出发,因为年轻经得起失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朋友们,你我如果是那静卧马厩的千里马,与其等待伯乐的赏识,不如勇敢地驰骋赛马场,让人们惊叹你的英姿,让自己勇敢地对伯乐说:“伯乐,我们无需等待!”


我们头顶着葵花唱歌——读《等待戈多》有感

  我们头顶着葵花唱歌——读《等待戈多》有感

  “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目光茫然,再次翻开这本书,一遍遍读着这句话,直到嘴唇干裂,脚已经站麻了,感到累了。坐在腾椅上,手中传来杯子的余温。午后的阳光懒懒散散,静静地等待着,眯起眼,思绪在不安的空气中越行越远。

  黄昏,寂寞的天空有飞鸟掠过,了无痕迹。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这样望着远方彼此不语。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着,直到天黑离去。口中却还念念不忘,明天,他会来的。

  我冷笑了,‘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真是可笑,真是荒诞的无可救药!现实世界的混乱、丑恶和可怕,使人的希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一天又一天,在等待中迎来,又在等待中逝去。而我的‘戈多’,他真的存在么?‘戈多’不过是等待对象的一种象征,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是上帝,那也过于遥远。可为何我们还是等待着,等待被解救,等待着希望。

  忽然想去小时候,常常和姐姐跑到郊外的田野等爸爸。也是黄昏,天空的颜色却是异样的美好。那里种着好多好多的向日葵,夕阳下,一片一片明晃晃的,温暖得让人想要落泪。我们一直等一直等。天渐渐黑了,四周安静得可怕。于是,我们就在那一片花海中轻轻歌唱。企图打破这黑夜来临前的恐惧。其实我一直都很怀念那时的我们,两个女孩,在空旷的田野上执著的等待,她们的头顶是金灿灿的葵花。一直到最后,我们也没等到爸爸。我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何会在等待中唱起歌儿,因为我一直都害怕长时间的等待。只是姐姐说,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在转,大概我是在那时鼓起了勇气。于是,习惯了等待。

  这真的很像在树下长时间等待着的老人们,他们的脸上是经历时间所留下的沧桑。而我们,只是单纯的等待着,等待着所爱者的归来。

  不久以前,我也曾陷入深深的等待。日思夜想,而当自己终于踏上了回家的那辆公车,等待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车窗外的景色不断更改着,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刹那的感动,有泪溢出。第一次,在等待中看到了希望。只是,有些时候,有些人在等待的最后只剩下麻木和绝望。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着两个老流浪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然而,‘戈多’迟迟不来,反倒等来了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莫非现实的世界真的如此残酷,觉得黑夜还不够黑暗,于是又狠狠泼上一桶冰水,浇灭那散发着温暖与光明的火焰。

  其实,我是很不了解的。为什么宁愿毫无结果的去等一个毫不知情的人,而不主动去寻找所谓的‘戈多’?有人说,人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和对自己的命运是不可知的,‘等待’就是人类的生存状态。但是,一味盲目的被动等待,人是否会一直幸福?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我以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一味的去等呀,等呀,等。虽然,报信的小男孩会给等的人带来幸福,但消极的等待比不上积极的寻找。在寻找中等待,快乐的等待,等待的过程会变得幸福。

  起身,打开窗户,外面的世界鸟语花香。音乐响起的时候,空气竟也变得暖洋洋。只要记得,曾经,我们头顶着葵花唱歌。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3/10952.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