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书对电影了解更深了一点 回头一想死亡诗社这个名字 觉得不但容易让人误会 (很多朋友光看名字就不想看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误译 死亡诗社 换成英文就成了dead poem society 不是poet society了
照电影剧本的意思 死亡诗人社团 是死亡后才有资格成为正式成员的社团
书中把他们译成诗魂 我认为很贴切
可死亡诗社是什么 讨论关于死亡的诗的社团?还是导致死亡的诗社呢? 怎么看都给人一种阴森灵异的感觉 这实在有悖我们真正领悟电影后那种激昂积极 热血沸腾的情怀了 你们觉得呢?
死亡诗社读后感大全
死亡诗社读后感100字1
很流畅的一本小说,看的时候很有画面感。囫囵吞枣的把书看完了,但依然很感动于最后的结尾。基丁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更深刻的活着,学会把控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生活,不去介怀别人的眼光,我们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他还转达了另外的一个讯号——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坦荡。即使等我们暮暮老矣依然能面对那些回忆欣然一笑。这样的生活很值得。
死亡诗社读后感100字2
书和电影都看过,看书没什么感觉,电影看过好多次。到目前为止,《死亡诗社》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其中的内容反映了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会竭力压抑孩子的个性,努力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愿望去生活,这种冲突最终导致了尼尔的死亡。强烈推荐电影。Seize the day!
死亡诗社读后感100字3
白日梦飞翔· 不会太远· 不会太惆怅·
我们总愿意这样坚信着·
然· 《死亡诗社》复兴· 带着血腥味
我们才开始这样觉悟着·
自由国度· 光华万千 ·并不是真理·
追求自由· 找寻诗意· 罪不至死
然· 社会契约· 世俗人情·
塔柱了无形十字架台
自由· 不是无极限·
有限里无限化
是否是我们的使命呢?
死亡诗社读后感
个人认为电影的剧本比原著要好。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电影里面基廷老师和某个教书的老师在饭厅里面有过一段对话:show me the heart unfettered by foolish dreams,I‘ll show you a happy man,基廷是这么回答的:only in dreams can man be truly free,just always thus,and always thus will be。那个老师问了一句是丁尼生的诗吗?基廷说不是,是他自己原创的。这一处可以看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个交锋。同时也可以看到基廷的高超的文学素养。原著是没这个情节的。
同样还有翻译问题,比如说拜伦的那首she walks in beauty,我更喜欢穆旦的翻译,她走在美的流光中。而书的翻译是她行走时美丽动人。穆旦的翻译更符合英文的原意,结构也未改变,语言比这本书的翻译要更加优美有灵气一些。这本书对诗歌的一些翻译还是不够到位。但是中英双语的读起来也挺过瘾,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2/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