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小说全编》有感
“至于这五年以来白话文学的成绩,因为时间过近,我们不便一一的下评判。……但成绩最大的却是一名托名鲁迅的。”胡适先生曾这样说道。或云:鲁迅先生的作品是用刀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木上的。或云: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很遥远,虚无缥缈的感觉。吾云:读鲁迅的小说,你走进了,它就离你很近,你走远了,它就离你很远。在《鲁迅小说全编》里,我到过很多地方,到过“故乡”,到过“鲁镇”,到过“京城”,到过……。把这些个地方发生的事穿在一起,像是天然珍珠项链。现在,我就让它们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这些作品里,我最先读的就是《兔和猫》,兔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当我看到那小白兔遭黑猫毒手时,心里也是一阵担心,一阵怨恨黑猫,当我看到白兔的智慧,小白兔们都安然无恙时,我又一阵狂喜,一阵欣慰。小说简单的情节并未让文章失色,反而在大家群呼:打倒可恶黑猫,为白兔报仇时,我看到了人世间最基本的爱与同情,我想那是当时的社会所缺少的珍宝吧。从这些可爱的文字背后,我同样看到了那个站在孩子们中间,以温暖,柔和的眼光观察小兔子,小小兔子,还有那些纯真的孩子的鲁迅。一触及这些幼小,鲁迅似乎很难将他手上的“刀”拿起来,他的笔端就会流泻出无尽的柔情和暖意。这是少有那个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鲁迅将“生命之爱”注入人们的心中,告诉人们他“弱本位”的态度。我突然感觉鲁迅离我好近。 鲁迅的作品大都离不开“讽刺”二字。例如,在“风波”中,九斤老太反复念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无不勾勒出落后、保守、怨天尤人的农村年老妇女形象,更道出当时持有这种无知、消极思想的一群人的可笑。还有七斤夫妇,赵七爷因为一条辫子的有无,几家欢喜几家愁,尽显小人物的悲凉。在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的背景下,辛亥革命被阻。通过“风波”一文,鲁迅先生想告诉当时的人:社会意识变革的单纯的政权更替,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进步。此后最重要的是改造国民性,否则就算成为了共和政体又怎样呢。在辫子风波中,旁观者的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主人公被“皇帝坐龙庭,自己没辫子”一事心里备受折磨,到后来,皇帝不坐龙庭,不留发也可留头的如释重负,一针见血地披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还有鲁迅模仿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而书下的《幸福的家庭》中更是借主人公明明身处在拮据的家庭却为谋生计赚稿费,凭空“捏造出一个住房宽敞,不愁衣食,处处现绅士风度的美好的家庭。鲁迅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用满地找不出幸福家庭所在的位置,只能用a地表示的无奈,让人们在笑中不免带着泪。 我觉得在阅读这些个小说中,鲁迅先生的思想离我越来越近,如果你来见识一下这本书的庐山正面目,相信你对当时的社会,亦或是鲁迅都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正如我所说的:读鲁迅的小说,一旦你走进了,它的一切就会离你很近。原高一(2)班 周颢瑄
白桦的长篇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读后感 白桦的长篇新作《一首情歌的来历》,在一首情歌来历的追溯中,在对于真情的追慕与抒写中,在极具民俗色彩的情境中,在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中,讴歌了爱情的忠贞与执著,是作家发自内心的爱情的呼唤,使作品成为一部多声部可歌可泣的爱情交响曲。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对李智创作合唱幻想交响曲经过的叙说。抗战期间,巴黎里昂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李智毅然回国抗战,他滞留在云南时借住在铁匠铺,逐渐与依香产生了感情。李智应征入伍,脑神经受创失去知觉,依香用情歌唱醒了李智。李智创作了一部合唱幻想交响曲,他在文化革命中受批斗折磨而去世。小说中铁匠杨海清给李智讲述了他悲婉的爱情故事:马帮汉杨海清因病滞留在傣族村寨,与傣族姑娘依莲相恋,因牵念患病的父亲,杨海清与依莲惜别,父亲逝世后,他历经坎坷与磨难回到了依莲的家,生下依香的依莲却中蛊而逝,他含辛茹苦带大了依香。小说中的民间传说充满着爱情荡气回肠的执著与坚贞。傣族的爱情史诗《召·树吞和喃·穆鲁娜》中,勐板扎国王子召·树吞与勐奥东板王国七公主喃·穆鲁娜的恋情,虽然遭到父亲的反对、岳父的阻挠,却终于赢得了自己的爱情。白族火把节传说中突出了阿南夫人殉情的坚贞不屈,汉钦差大将军郭世忠为阿南夫人的美色所吸引,设计谋害了酋长曼阿拉,阿南夫人在丈夫的葬礼上投火自尽。小说在俄罗斯套娃般的结构中,叙说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白桦,在小说创作中,常以十分抒情的笔触叙事,营构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小说描写借宿铁匠铺的李智跟随依香学打铁后,在小河边洗涤烟煤的情景,蕴蓄着诗情画意:暮色里小河边,李智和依香各自用汗巾撩起河水洗涤,李智将头埋进水里时,依香擦拭着李智背上的汗珠,李智“惊得立即屏住呼吸,凝固在原地。好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自己的背上,怕动一动就会把它惊飞似的”。李智忽然发现依香裸露的颈子如雪般白,情不自禁地轻轻吻了一下,依香“像是感觉到颈子里落进了冰水似的浑身颤抖起来”,颈子突然由雪白变成了绯红。将青年男女初恋肌肤相触的感受,描绘得细腻真切,充满着诗情画意。小说描写马帮汉杨海清与傣族姑娘依莲在合欢树下的初次幽会,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在满天星光的覆盖下,在小河边茵绿的草地上,在金合欢树的树阴下,在深蓝色的手织线毯上,他们依偎拥抱,享受着春光无限的亲昵,他们心跳的频率像擂鼓一样,“星星透过金合欢树叶的缝隙时隐时现,向他俩发出讥讽而灿烂的微笑”。作家以“在澜沧江峡谷的舟中一次历险的情景”比拟青年男女的性事,写得含蓄而生动,富有诗情画意。“在他渐渐喘过气来的时候,坝子里亿万只萤火虫蓦然从河水中、草叶里向空中冉冉升起……耳边听见的是那支她熟悉的、故事里的情歌,正迎着上升的萤火从空中飘落下来”,展现出一幅充满着诗的魅力意境,洋溢着瑰丽色彩浪漫风格。小说中,杨海清与依莲在村寺中跪拜,彝族姑娘巧妹跳烟盒舞,依香为失去知觉的李智唱情歌等场景的描写,都充满着诗情画意,显示出诗情小说的独特韵味。
白桦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敏于探究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其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深思之作,都是其深入观照生活思考生活之作。《一首情歌的来历》的创作,抑或是其对于当代物欲社会重物轻情的不满,抑或是其在坎坷人生经历中对于真情的珍视,发出了发自内心的爱情的呼唤。虽然,由于诗人的气质带来小说跳跃式的诗的结构,虽然多个爱情故事的抒写分散了笔力,虽然在叙述爱情故事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物个性的刻画,以至于几个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多共性而少个性,但是,作品连珠格式的结构、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特色、诗情画意境界的创造,都使作品在发自内心的爱情呼唤中,具有引人入胜耐人咀嚼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