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
透 视
——读《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随感 推荐的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只看了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其中有一点很赞同:“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饱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逐渐引伸出来的,带有很多盲目性……”我们以汉族自居、自傲,我们总是以推翻以满人统治的清朝政府而自鸣得意觉得这是历史上一大留芳百世的青史,这种民族正统论常常令我们看不清许多不可违避的历史事实,蒙上了心智的汉族人,又会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去对那不属于汉人统治的历史进行贬头贬尾,也许这也是我们的前人留于我们最有民族感,历史感,但也是最蹩足的批评艺术。 我们汉人其实是最学不好哲学的,因为哲学让我们明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而我们汉人却沉溺于“民族正统论”不能自拔,常常是“世间唯我是大的”的偏执理念作祟,所以那种所谓的“侵权”“侵族”会随着自然条件而反射般地投影在脑子里,那种民族的正义感也因此义愤填膺,挑拨着众多的汉人“反清复明”。其实那些所谓的反清复明者,从未正眼看过一代皇帝康熙的英明善断,英勇神武;从未真正看清在历史受到参改的必然背后,是因为有一位博学多才、始终保持着无比亲和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指点江山,其实历史的改变是必然的!任何的荒诞颓废的政权,终于是会被开明充满生机的新政权所代替,所以反清复明者,最终也反不了清,当然更复不了明!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不会因为少数人的阻碍而停止转动,所以,汉族人的“民族正统论”,也被历史的车轮滚滚辗过,辗得粉身碎骨,辗得毫无颜面!当康熙用“大文化”观收买了汉族文人的心的同时,其实也是汉族文化接纳一个非汉族民族统治的开始。所以康熙是聪明的!正如余秋雨所说的,满族是中国的满族,中国不是汉人的中国,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统观全部的中国的古代历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开明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的汉族人中国人感到骄傲。 通过承德的避暑山庄,透视了一代清朝盛世的敏华见证了一代清君的叱咤风云与艰辛创业,所以余秋雨在书中说: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皇帝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那个更高明些呢?而确实康熙也用自己的一生修筑着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德安民”,软硬兼施,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确实不能不说康熙的高明!然而眼前那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山庄中的石碑和楹联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都找不到。确实,透视一个王朝的背影,我们该怎么延续我们的民族正统论呢,我们不该为这样的一代皇帝而喝彩吗?我要做一个让父母值得爱的孩子
我要做一个让父母值得爱的孩子
——读《爱到残酷》有感严晓洁《爱到残酷》这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安宁的佳作。说的是一位母亲,女儿在省城读大学,儿子常年生病。孩子的父亲因为残疾,无法外出打工,种种负担,逼迫没有技能的母亲到省城做廉价小姐。一次,因为钱的问题与“客人”闹翻了,对方把母亲砸伤便逃之夭夭了,后来警方在母亲的衣兜里发现了一本记录一家人经济收支的账本。发现女儿一年花费竟是一家人支出的一倍多,后来,警方采访了打扮时髦的女儿,竟发现女儿一点也不知道母亲为她做的一切,母亲也掩护着女儿。读了这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我真想对“女儿”说:“你应该体量父母才对,父母生你养你那么辛苦,你竟还要向父母要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父母赚钱多辛苦啊!以后要多多为父母着想,别再乱花钱了。”其次,我还想对这位母亲说:“你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但你做错了许多。你不应该是做廉价小姐,这么悲微的职位不适合伟大的母亲去就职。并且,你应该教育好你的子女,让他们知道你们这些做父母的艰辛,不是的话你可就害了他们。其次,你不应该在警方面前掩护女儿,他们错了就应该由他们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别太宠孩子,小心宠坏了孩子!”同时,我也觉得这些孩子太不值得爱了,母亲为了养活儿女竟出卖自己的肉体,儿女们却一问三不知,所以,为了父母的幸福,我愿做一个让父母值得爱的孩子。评语:从小作者对文中行为的评价,可看出她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