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阿来笔下神秘的世界吸引住了,也有很深的感触.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
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
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
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神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
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老麦其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少爷聪明勇敢,被视为当然的土司
继承人;二少爷天生愚钝,很早就被排除在权力继承之外,成天混
迹于丫环仆役的队伍之中,耳闻目睹着奴隶们的悲欢离合.
麦其土司在国民政府黄特派员的指点下在其领地上遍种罂粟,
贩卖鸦片.很快暴富,并迅速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武装力量,成
为土司中的霸主.
眼见麦其家因鸦片致富,其余的土司用尽心计,各施手段盗得
了罂粟种子广泛播种,麦其家的傻少爷却鬼使神差地突然建议改种
麦子,于是在高原地区漫山遍野罂粟花的海洋里倔强地生长着麦其
家的青青麦苗.是年风调雨顺,小麦丰收,而其他土司的土地上鸦片
供过于求,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死亡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到麦
其麾下,使得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就在各路土
司日坐愁城,身临绝境之时,却传来二少爷开仓卖粮,公平交易的
喜讯.这足以看出这个所谓的傻瓜少爷超前的目光和超人的智慧.
很快,在二少爷的官寨旁边出现了一片帐篷,酒肆、客栈、商
店、铺门,应有尽有.在黄师爷的建议下,二少爷逐步建立了税收
体制,开办了钱庄.这样,在古老封闭的阿坝地区第一次出现一个
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集镇雏型.这位二少爷虽然被人们认定为傻子
,但他为阿坝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认为他应该是一位
英雄.
可是这又引起了他那哥哥仇恨的目光,就这样,一场家庭内部
关于继承权的血雨惺风又悄然拉开了帷幕.后来,在解放军进剿国
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弥了
,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说来也有趣,傻少爷背负了痴呆的
名声,却担当着智慧的化身.或许这个世界本身就对智者和愚者有
了错误的区分?
"得民心者得天下","识时务者为俊杰",常人眼中的傻子
却是真正的英雄.任何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人,终将被碾得粉碎.
对于这个所谓的傻子,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形象过于夸张
,有些脱离现实的轨道;而有人则认为正是有了他的天马行空,才
使这部小说有了开合自如的气度.在我看来,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正是有了这个名不副实的傻子存在,才让小说里种种怪诞和荒谬
成为了故事里激动人心的转折,才让这曲繁华落尽的末代哀歌有了
绚丽的光彩.也正是这位傻少爷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
,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溃前的最后情景,见证了两个时代交
替的喧嚣和动荡.我忽然觉得,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支用心
歌唱的曲子.于是,我闭上眼睛,仿佛真的听到史诗般的旋律,抑
扬顿挫地飘荡开来.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画、卡通、寓言、童话和小人书曾让我百看不厌,此外,我也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吃过各种版本的“卡耐基”、喝过各种各样的“鸡汤”。眼前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综合了它们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从表面看,《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其他众多装祯精美的书没大区别,只是薄了些,约4万字,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由美国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00万册,雄踞亚马逊网上书店第一名约80周,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医生、心理问题专家,也是将深刻问题简单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彻当代大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
当代的一位诗人说,“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我也想做个巫师 —— 读《哈里波特》有感 放假了,我想放松一下紧绷了一个学期的神经,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和哈里波特在霍格沃茨生活。没想到这里似乎比人大附中还要紧张。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哈里波特与霍格沃茨吧!哈里波特的父母被伏地魔夺取了生命,而他自己却莫名奇妙地打败了无数"巫师"恐惧的伏地魔而一举成名。当时,最伟大的巫师霍格沃茨的校长邓不利多教授,将哈利波特送到他的麻瓜姨夫家。哈利在姨夫家被表哥欺负了11年。一天,他突然收到了描头鹰的传书,成为霍格沃茨一年级的学生。以后,他就开始了神奇的生活,什么魔法石啦,什么钻进别人的日记里啦,什么认了个囚犯做教父啦,什么夺得三强争霸冠军啦。总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让我们看了嫉妒,就连巫师的子女看了都要眼馋。于是,他一下子就成了全世界每个孩子都知道的人物。
我一天就能听到、看到100多次哈里波特的大名。拿起电话,同学和我聊起他抓金色飞贼;打开电视,看到了他的电影介绍;收到来信,是同学顶着他的名字寄来的;打开电脑,关于他的消息让我眼花缭乱。可以说哈里波特已经风靡中国,风靡世界了。
《哈里波特》这书,我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虽然那是个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世界,但却好像身在其中。同样有严厉的老师,同样有爱打小报告的同学,同样有亲热的"哥们儿",同样有超多的作业,同样有课下的娱乐,同样有可怕的囚犯,同样有走红的明星。总之,我们这个世界里有的,那里全有。
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一下子成了名人。人们都说哈里波特是巫师,我看罗琳更像她在自己的笔上施了魔法,要不为什么那么多人迷上了哈里波特,自己为什么又那么快的由穷变富了呢?
也许,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个魔法师,他们在自己的事业上施了魔法。贝多芬在音符上施了魔法,让他的音乐将人打动;凡高在颜料上施了魔法,让自己的作品人人称赞;米开朗基罗在石膏上施了魔法,让自己的雕刻出神入化……那个神奇的魔法的咒语又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勤奋"吧!
我也想做个巫师,念起咒语,在自己的事业上施一个成功的魔咒,做一个哈里波特!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2145.html